中國時報【林欣誼╱特稿】
為期6天的台北國際書展昨(21日)落幕,入場人數號稱50萬,創5年來新低;承辦單位台北書展基金會表示,今年不論參展展位、版權交易會議、活動場次等都較去年增加,但這些數字並未營造一個具有文化感的全民閱讀氛圍,台北國際書展已面臨轉型瓶頸。
買氣急凍 講座爆滿
今年書展舉辦期間,正值年後已開學、唯一周六又遇上補課,出版業者普遍反應今年時段差,買氣明顯下降;但另一方面,書展內大型講座幾乎場場爆滿,顯示讀者對於跟作者,跟書之間深層互動的渴求。
台北國際書展一向定位具「書籍銷售、版權交易、國際交流」三方位功能,但隨著網路購書容易且折扣低,讀者早已不在書展趕集買書;版權交易也隨網路便利而功能式微;國際交流除了每年選定外賓主題國、邀請海外作家來台,卻沒建立更多讓讀者接觸世界各地出版社的管道。
賣場氣氛 不符需求
衛城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認為,今年書展仍不脫大拜拜式的賣場氣氛,不符時代需求,「在天天有書展的時代,還要宣傳『全館最便宜』、『限時六六折』做什麼?我們應思考與讀者除了銷售交流,還有什麼賣書以外的可能性?」
童書館的米奇巴克出版社編輯何香儒也觀察到,今年許多出版社未獨立參展,委由經銷商參展售書,相當可惜:「雖然書展對讀者已無買書誘因,但書展是出版社和讀者見面交流的機會,不能只看業績和坪效。」
缺企圖心 面臨轉型
可見比業績更重要的是,出版社應該思考自己參加書展的意義何在,再討論「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書展?」比如今年「走道人潮少、座談人潮多」的現象,正反映出讀者其實願意更深度地面對書籍,與作家互動甚至延伸探索閱讀相關議題。
這也是為何今年包括獨立出版社聯合的「讀字辦桌」、大學出版社聯展、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等都在自家展位內規畫小型沙龍座談,聚焦與讀者交流。有編輯坦言:「就算讀者聽完回去網路書店買書,省得扛很重回家,我也覺得達到目的。」
書展除了被動接受出版社申請活動,應從更高格局、主動策畫一系列活動講座,例如2010年書展曾規畫「全球華人作家會」,一口氣邀請哈金、郭小櫓、畢飛宇、劉震雲等近10位海外華人作家來台,這就展現台北國際書展作為華文交流平台的企圖。未來書展也可從年度重要出版議題、亞洲出版交流等角度,構思重量級的系列活動,重建書展作為台灣出版界盛事的地位與在亞洲的重要性。
台北書展基金會宣布下任董事長由時報文化出版社董事長趙政岷接任,針對今年書展缺失,他表示會邀集出版界一起討論書展的轉型。
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書展入場人數-創5年來新低-215005430.htmlLV LV包包 LV皮夾 LV旗艦店
留言列表